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bb电子官方网站从“贴牌”走向“品牌”罗庄陶瓷也很“能打”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6-23 14:38:15 浏览:

  “有盘子无牌子、有销量无地位。”外界长期以来用这句话形容罗庄建陶产业。在偌大的陶瓷版图上,叫响罗庄建陶区域品牌,是罗庄建陶从业者一直以来的共同渴求与期盼。与建陶行业走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罗庄日用瓷在行业中崭露头角。

  时隔二十多年,罗庄区政协副主席、区工商联主席李继葆还对罗庄建陶在那次全国行业评选中没能入选十大品牌耿耿于怀。“广东的阵容非常强大,几乎包揽了十大品牌。”李继葆说,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罗庄“出战”规模和底气不足,尽管产品品质相差无几,但全方位落败。究其原因,就是“只顾埋头搞生产,不知道抬头看品牌之路。”可惜的是,那次全国性评选几乎奠定了如今的建陶行业格局,让罗庄的建陶从业者“翻身”乏力。

  事实上,当年的罗庄建陶在业内十分“能打”。发展鼎盛时,曾有100余家规模以上陶瓷企业。“短短两年时间,就能建起近50条生产线。”李继葆说,这种规模的扩张,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

  但那些年里,与罗庄建陶生产企业数量、生产线数量以及总产能“高歌猛进”相左的是,罗庄大部分建陶企业家缺乏建设、打造品牌的意识,一味追求大产能、低价格的经营理念,使得罗庄建陶产业走上了低端产品的复制之路。在这种经营理念的驱使下,罗庄建陶在全国市场中陷入尴尬境地。

  不服气的李继葆曾带着罗庄企业所生产的瓷砖远赴北京,在北京又买了几块产自广东、淄博等地的相同规格的瓷砖,供行业权威专家们比对。“从外表看,这些瓷砖没有任何差别。但我拿出来给人看时,他们说如果这是佛山产的,可以卖到80元,淄博的值60元,而罗庄的砖不超过40元。”本想据理力争的李继葆,深深体会到了品牌对于一个产区的重要性。

  失去品牌主动权的罗庄频频面临严峻处境。“明明品质不比其他产区差,还是被贴上了‘砖差’的标签。”山东华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海洋提到,那时候为了增加销售与利润,罗庄很多建陶企业选择“贴牌”佛山,将企业变成了“代工”厂。

  吸取建陶行业教训,罗庄日用陶瓷从业者们一路稳扎稳打,从创业初期就重视自有品牌的创立。特别是银凤陶瓷,自1957年建厂以来,从一个57人的手工作坊,发展到今天中国日用陶瓷产业产品档次高、瓷种全、实力强劲的企业。“银凤”这一品牌也随之“飞”出了沂蒙山。

  罗庄建陶市场火热时,建陶企业众多,形成了一种集聚效应。全国客商来往选货,人流量意味着商机,上下游配套企业纷纷设厂罗庄,让其成为重要产区。许海洋记得,以前各类生产设备维修厂家在罗庄都设有办事处,提供24小时服务。“一旦设备有故障,20分钟内必定能到企业解决。”

  “我们对品牌的敏感度落后,对行业的发展也缺乏前瞻。”有从业者表示,事后反思罗庄建陶行业发展,在2010年左右,就已经明显比佛山慢了一步。那时,中国的建陶开始步入产业提升、由大变强时期,走向“资源化、低碳化、功能化、智能化”的新时代。2011年4月,佛山市就已宣布建陶产业转移完成,通过清洁生产、能源审核和技术创新使佛山陶瓷步入产业提升阶段。而直到2015年,这种产业升级才以“环保压力”的形式传导到罗庄bb电子官方网站

  如今,失去产能优势的罗庄建陶,在品牌打造中更显步履维艰。但历经大浪淘沙的这些企业,没有放弃品牌建设。“从乡镇企业出身的企业家们只顾着低头赚钱,错过了良机。”画漫天艺术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山曾在罗庄一家建陶厂工作,他深知那批建陶企业身处的困境。自己办厂后,李洪山决心将品质、品牌放在企业发展首位。这一决策使得“画漫天”在艺术岩板这条赛道上,突破销售半径限制,凭借直播电商和个性化定制,产品卖向全国。李继葆评价,画漫天代表着罗庄建陶品牌的新未来。

  “品牌的推动是双方面的,企业家认识的提高与政府长久的政策支持缺一不可。”李继葆说,曾经的临沂(罗庄)陶瓷协会注册过“中国·临沂陶瓷”的区域品牌商标,得到了国家工商局的批准。“LOGO标志是一个凤凰的变形,火和凤凰结合,代表着罗庄产区凤凰涅槃。下面是一个类似于长城的一个断面,就是想将罗庄产区打造成一个陶瓷长城。”

  李继葆希望将这一区域品牌延续下去。当地的建陶产能优势虽已不再,但日用陶瓷发展依旧动力十足。2022年,在罗庄区工信局发布的《关于对加快推进我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的答复》中特别提到,要加强对日用瓷企业技术创新扶持,重塑山东罗庄陶瓷品牌。

  位于罗庄街道朱陈村的宝泉寺公园内,一处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400米的古窑瓷址,掩映在一片静谧的灌木丛中。涑河蜿蜒其间,冲刷出的断层里散落着诸如碗、罐、三叉支钉、圆柱形支具、垫饼、垫板等瓷片和窑具。

  在罗庄南涑河一带,还曾出土过古陶中的瑰宝“蛋壳黑陶”。这一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高峰的代表之作出土,证明了远古时期罗庄陶瓷的制作就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岁月恒久,罗庄陶瓷的窑火生生不“熄”。在盛庄街道王三岗社区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陆续发掘出土灰砂陶、红陶、黑陶等多种陶器,原属于罗庄区的黄土堰村还保存着多处兴建于唐宋时期的古瓷窑遗址。

  靠近水源、就地取材、燃料资源丰富,李继葆总结出罗庄陶瓷千年发展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

  据统计,以朱陈、湖西崖等地为中心,大青矸、焦宝石、紫土、石英粉、瓷石、黏土、大青土、黄矸、黄药土等数十种陶瓷原料分布在罗庄,再加上储量丰富、分布面广的地下煤炭资源,奠定了罗庄陶瓷发展的坚实基础。

  相关考证表明,到明清时期,罗庄已形成规模巨大、作坊集中的陶瓷制作中心和销售集散地。盛产的缸、碗、坛、盆、碟等黑釉粗瓷产品享誉苏北、鲁南、皖北等地,形成商贾云集的“陶市”。

  泥与火的熔铸,淬炼着罗庄发展的根与魂。罗庄区政协副主席、区工商联主席李继葆认为,彼时的罗庄土地相对贫瘠,人们靠地吃饭的压力大,转为依靠矿产资源和以陶瓷为主的手工业,逐渐成了罗庄工业的发展基础。

  从一门传统手艺到成为支撑一座城市发展的产业,罗庄陶瓷经历的不仅是时间沉淀,更有抓住每一场时代机遇的跃升。

  上世纪50年代,罗庄建起多家小型瓷厂、瓷社,形成了“星罗棋布、村村冒烟、家家作坊”的局面。随后,当地整合这些瓷厂、瓷社,在北、西、南三个方位成立临沂陶瓷一厂、二厂、三厂,并在此基础上开办临沂地区瓷厂。

  “这个阶段,各厂纷纷进行由粗变细、由黑变白的陶瓷产品研制,并都以白粗瓷为主、白细瓷为辅生产日用瓷,罗庄陶瓷工业由此起步。”李继葆认为,罗庄人身怀技艺,骨子里又有办厂意识,上世纪70年代起,陶瓷的生产在当地由手工逐渐变为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社地企业”林立,成为乡镇企业的前身。

  改革开放以后,罗庄乡镇企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1985年,罗庄创办首个民营企业“山东省临沂市园林艺术陶瓷厂”,产品以黑陶、紫砂、白瓷、窑变等400多个花色,类型涉及艺术陶瓷和日用陶瓷等十几个品种。


 

Copyright © 2012-2024 BB电子·(china)官方网站_BB电子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3000761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