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大河之北·河北非遗bb电子官方网站文化解读|定窑:绝艺重光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8-20 01:32:00 浏览:

  庞永辉创作的双层拉坯作品“石榴花开”刻花瓶。该作品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 陈氏定窑供图

  “其实,我们公司以前叫曲阳定瓷有限公司,为了纪念我师父,才改名为‘陈氏定窑’。”

  7月8日,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的一间办公室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定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氏定窑艺术总监庞永辉陷入回忆。

  庞永辉口中的“师父”,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被称为“中国定窑第一人”的陈文增。

  2016年6月12日凌晨,陈文增因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享年63岁。带着诸多未了的心愿,陈文增走了。但他为定瓷恢复作出的贡献,却永远难以磨灭。

  当年1月15日,香港各大媒体聚集九龙尖沙咀新港中心,同时发布了一条震惊陶瓷界的消息:河北艺术陶瓷展会上,沉寂800多年的定瓷重现光彩。

  让香港媒体集体发出惊呼的,是在展会上首次亮相的一批现代定瓷作品:短短几天时间,这批定瓷中除一对作者不愿出售的姊妹梅瓶外,其余全部售罄。

  对外界来说,此前名不见经传的陈文增好像“横空出世”。但事实上,为了这一天,他已经默默耕耘了很久。

  陈文增和定瓷的缘分始于1978年。当年,保定地区工艺美术定瓷厂在曲阳组建定瓷实验小组。因擅长书法,陈文增被推荐进厂成为一名写字工,而后留在定瓷实验小组。

  由于定窑的衰败和消亡,当时有关定瓷烧制的资料都已荡然无存。数百年前,工匠们选用的是什么瓷土、什么瓷釉,精美的花纹是怎样刻上去的,全都不得而知。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陈文增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瓷器的刻花。过去许多定瓷纹饰采取的是双线刻法,“刻一刀、复一刀”,即先刻出一条单线,再沿着这条线补刻一条辅线,使得纹饰的形状趋于丰满。

  但陈文增在实践中却发现,刻第一条线时,他可以随心所欲,刀锋所至,一条潇洒飘逸的线条便跃然而出。可刻第二条辅线时,则必须瞄准第一条线,不能偏离分毫,拘谨的辅线失去了第一条线的神韵。这样烧制出来的瓷器,在形质和神韵上都与古定瓷不能相比。

  “问题出在哪里?是工具吗?”陈文增猜想,刻花的刀具应该带有豁口。于是,他首次用一把自制的双线刻刀,刻出了流畅灵动的纹饰线条。

  这一发现颠覆了陶瓷史上关于定瓷双线纹样“刻一刀、复一刀”的观点,为当代定窑刻花刀具理论奠定了基础。此后,陈文增又发明了组线刻刀,把单线刻刀、双线刻刀和组线刻刀命名为单线刀、双线刀和组线刀,并申请国家专利。

  陈文增为复兴定窑呕心沥血。虽然他们攻克了定瓷在工艺方面的诸多难题,但创立初期的定瓷厂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在经营方面一度举步维艰。

  1992年,原定瓷厂多次改建转产,甚至被要求搬迁出曲阳。在陈文增等人的奔走和努力之下,定瓷厂最终留在了曲阳,陈文增和搭档也获得了工厂的经营自主权。从此,恢复全套定瓷制作工艺成了陈文增全身心的追求。

  经过30多年的努力,陈文增终于把失传800多年的定窑以全新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将定窑工艺过程、造型风格、装饰特点以及文化背景进行了全面破译,并制作出众多定瓷精品。

  2006年11月,在“光中华之绝技 创定窑之全新”定窑恢复生产30周年庆典活动上,陈文增作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宣布,把自己30多年来对定窑的研究成果、配方全部贡献出来,定窑配方可以有条件无偿使用。

  在定窑理论研究方面,陈文增也倾注了很多心血。2003年9月,45万字的著述《定窑研究》正式出版。《定窑研究》是定窑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书中收入一百余幅图片,填补了定窑无理论的历史空白。

  此书出版之后,陈文增说:“不管以后社会发生什么情况,定窑将不会再次失传了。”

  白釉孩儿枕、白釉印花荷莲双鱼纹盘、白釉凸弦纹三足樽……“韵古承今——故宫定瓷文物仿制作品交付仪式”现场,一批精美的现代定窑瓷器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些瓷器,是陈氏定窑专门为北京故宫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制作的故宫定瓷文物仿品。

  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定瓷历史风貌,庞永辉组织工匠们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三维建模,首次实现了对宋代定瓷的1∶1精准仿制。

  “对新一代定瓷人来说,守正创新,是将定瓷产业做大、做强的唯一路径。”庞永辉说。

  瓷器走进生活,是走向世界的前提。在他看来,定瓷这项非遗技艺想要传承、发展下去,不能只追求艺术瓷的曲高和寡,还要提高生活用瓷销售比例。

  在陈氏定窑,记者看到了两个瓷器展厅:一个陈列的是出自各位定瓷大师之手的精美艺术品,一个陈列的是符合现代审美和需求的日常生活用瓷产品。展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过去公司艺术瓷销售额占绝大部分,如今生活用瓷销售额占比已超过80%。

  在生活用瓷生产过程中,庞永辉一直坚持“用高质量定瓷服务高品质生活”的原则。“现在人们对健康问题十分关注,刷碗盘时希望少用或不用洗洁精。我们的生活用瓷坚持使用原产地天然矿料,原料细度达到325目,经过高温烧制后,胎质坚硬、釉面光滑,盘子表面的油污只用水就可以冲得干干净净。”

  5月8日,曲阳县的一间定瓷工坊内,一批刚刚烧制完成的精美定瓷餐具经过检验,准备装车发走。

  这批定瓷的目的地,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州米其林餐厅“兰亭永”。早在2022年底,工坊负责人韩江潮就和“兰亭永”达成合作协议,并定期为该餐厅提供定制餐具。

  “米其林餐厅十分注重用餐体验,在餐具选择上很讲究。定瓷质地优良,烧成温度高,釉面光润,具备其他白瓷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韩江潮说,为了达到客户要求,他精心挑选原材料,拉坯、刻花、上釉等工序全部手工制作,确保每一件餐具都达到最高标准。

  “这批餐具包括白釉刻花莲瓣纹杯、划花牡丹纹直壁盖钵等4种款式,共200件,订单价值超过10万元,平均每件餐具单价在500元以上。”韩江潮自豪地说,这还是针对长期合作大客户的优惠价,如果小批量订制,单价会更高。

  古老定瓷技艺和审美价值,还在更广阔的领域创新延展。在定州,各种定瓷文创产品就被玩出新花样。

  走进位于定州博物馆三楼的文创商店,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门口摆放的微缩版定瓷“定州开元寺塔”更是让参观者连连称赞。

  “其实这不只是一个开元寺塔摆件,还是一组茶具。它可以拆分为茶叶罐、公道杯、主人杯、茶壶,达到了艺术效果和实用性的统一。”定瓷技艺传承人、定州正清和陶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刘辛广介绍。

  刘辛广从事定瓷手工制作已有10多年,为让非遗文化更好地走向大众,他带领工匠们设计生产出诸多造型新颖、时尚美观的日用瓷产品,如餐具、茶具以及各类摆件。

  刘辛广表示,近年来“90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力军,他们购买商品不只考虑实用需求,还会关注商品的个性化特征、附加情感价值、文化内涵等。

  为了更加迎合年轻人需求,刘辛广带领团队设计了耳坠、胸针、手链等定瓷饰品。这些定瓷饰品在文创商店的销量甚至比传统餐具、茶具更好,经常一上架就销售一空。

  6月19日晚,保定关汉卿大剧院。随着大幕缓缓拉开,以定窑瓷器“孩儿枕”为题材的原创舞剧《孩儿枕·家和兴》正式开演。

  舞剧最后一幕,一件精美的孩儿枕在万众瞩目中徐徐升起,在舞台正中央亮相,为这场宋韵国风的视听盛宴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这件孩儿枕的原型,是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定窑传世瑰宝、被《国家人文历史》杂志评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的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而演出现场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则是陈氏定窑1比1精准仿制还原的现代仿品。

  在保定首演后,这部舞剧便踏上全国巡演之旅,让定瓷文化以全新的艺术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庞永辉看来,这不但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新时代传播定窑文化的一种新探索。“随着舞剧的巡演,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定瓷、认可定瓷。”

  千年窑火,生生不息。古老的定瓷,正在新时代焕发出夺目光彩。(河北日报记者 王思达)

  在当代定瓷恢复过程中,除陈文增外,还有两个绕不开的名字:和焕、蔺占献。他们三人,就是当代著名的“定瓷三杰”。

  20世纪70年代末bb电子官方网站,这三位本不相识的年轻人因定瓷而结缘——彼时,他们先后进入保定地区工艺美术定瓷厂定瓷实验小组工作,在几乎“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承担起了重燃定窑之火的重任。

  三人中,和焕年纪最小,也是唯一的女性。因有着不俗的美术功底,和焕在定瓷厂成立初期担任定瓷实验小组设计员,主攻定瓷装饰纹样与造型设计。

  当时,为了找到恢复定瓷纹饰的参照物,和焕除了去博物馆学习之外,还一次次前往定窑遗址捡拾地上散落的瓷片,进行拼凑、整理,并一刀刀临摹下来。终于,在陈文增破解刻花谜团后不久,和焕在极为少见的定瓷残片中揣摩出了古代剔花艺术的手法。

  一路殚精竭虑,和焕对定窑印花、剔花等传统工艺进行了系统的挖掘整理,并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刻、印、剔诸技法融合中,将现代浅浮雕的立体效果巧妙糅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定窑雕花语言,形成独具一格的和氏雕花技法。

  定窑恢复过程中,蔺占献主攻原料工程,在定窑瓷土原料的寻找和釉料成分的研究与破译方面作出巨大贡献。定窑恢复初期,他上百次到古定窑遗址找标本,并对其进行编年和检点分期,最后找到其共性。

  在原料勘查、研究试制过程中,他发现用风化已久的氧化钙含量高的粉状石灰岩入釉,可降低釉的膨胀系数,使胎釉能更好地结合,成瓷呈色和古代定窑也更接近,光泽度强,釉面硬度高,耐腐蚀性、抗酸碱性强。

  1983年,因开不出工资,数百人的保定地区工艺美术定瓷厂又一次“放假”,厂领导无奈地告知工人:“不知什么时间开工。”面对这种情况,陈文增、蔺占献、和焕决定共同承包定瓷实验小组,定窑恢复事业才得以继续。

  此后,三人同心协力,在没有任何生产及工艺技术记载的情况下,不断探索,反复研烧,对定窑的装饰艺术、造型特点、工艺过程进行了全面破译,使失传已久的定瓷技艺重获新生。高雅清丽的定瓷以全新面貌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2008年,“定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定瓷艺术再次向世界展现出它的魅力。


 

Copyright © 2012-2024 BB电子·(china)官方网站_BB电子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3000761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搜索